中新網12月29日電 據《解放日報》報道,2005的上海房地產市場,有不少現(xiàn)象值得關注,值得反思,尤其是當2005即將過去的時候。讓我們一起來回眸2005的這五大現(xiàn)象———
現(xiàn)象一:打折
從一月份開始,上海市政府相關部門整頓市場、打壓投機行為的措施不斷出臺,更為嚴厲和有針對性的治理行動讓市場意識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變化正在逼近。4月,中央的宏觀調控政策確立了打壓投機行為的基調。調控政策出臺后,疾速飆升的房價嘎然止?jié)q。
整個過程在時間上階段分明:一季度強勁的搶購熱潮在一連串調控政策出臺后,瞬時演化為克制、等待和觀望,經過二季度僵持、沉寂之后,“打折”最終成為下半年上海房地產市場的真實寫照。
位于上海萬里板塊的“萬里雅筑”成為第一個公開打折的樓盤,其新房標價比一個月前的開盤價降低15%,也低于周邊樓盤價格近千元。隨后,大華集團以周年慶典讓利方式對旗下在售樓盤打折調價。至此,打折不再是遮遮掩掩的個別行為,而成為理性回歸的具體表現(xiàn)。
現(xiàn)象二:觀望
“觀望”一詞,準確地表述出2005下半年買賣雙方的真實心態(tài)。
新政始發(fā)之際,有觀望者認為三個月之后,市場將復蘇回暖。然而,隨后到來的政策組合拳使這一心態(tài)不復存焉。在觀望氣氛的壓力下,上海樓市的部分開發(fā)商祭出了降價“法寶”。
“金九銀十”的傳統(tǒng)旺季,部分業(yè)內人士想借機一搏,而第三季度每日成交套數剔除配套商品房之外,毫無明顯放量跡象。
現(xiàn)象三:團購
面對成交量的一再萎縮,“團購”成為了今年7、8月份上海房地產市場最熱門的名詞。熱衷于團購的主要是一批有現(xiàn)實需求的自住購房者,而始作俑者則是某網站。
團購是借助不太熱的市場建立起來的過渡時期的產物。盡管已經有許多的開發(fā)商公開在價格上有所松動,但直接降價一直都是開發(fā)商最不愿意采用的辦法?扇绻捎脠F購的方式來降價銷售意義就大不相同了。從購買者的心理接受程度來講,批發(fā)本來就應該比零售便宜,團購比單個去買要便宜,也屬正常現(xiàn)象。因此,團購的適當優(yōu)惠一般不會影響到單個購房者的購房。
8月20日,約80名購房者到達位于嘉定江橋的“嘉城”,并以9折的價格(約5200元/平方米)簽下22套,總成交金額超過1300萬元;馃崃1個多月的上海樓市團購,終于達成了首筆交易。
可是進入第四季度,團購卻突然從消費者眼中“消失”了。究其原因,樓盤的底價無法確定,買賣雙方在價格上的分歧成為這一輪“團購風”慘淡收場的“最終殺手”。
年底將近,在8月份曾經喧囂一時的團購買房再次興起,不過這次的團購主要是由購房者自發(fā)組織。目前滬上已經出現(xiàn)多個“團購同盟軍”,這些同盟或直接針對某個樓盤,或針對某一板塊,參與者達成共識:價格談妥一起買,否則大家一起等。
現(xiàn)象四:自建房
2004年以來,“個人合作建房”風起云涌。
2005年4月27日,上海最大的自建房組織——上海家圓網成立的“上海家圓投資咨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據悉,家圓的定制建房有三種模式:一是參加土地一級市場公開招拍掛拿土地,然后建房;二是與開發(fā)商進行股權合作,共同開發(fā)建房;三是團購團簽。前兩種模式屬于深層次的定制建房模式,實現(xiàn)需要很長的周期。目前盡管房價在下跌,但土地價格并沒有太大變化,建房成本依舊很高,獲得土地的難度也非常大。地價高是目前家圓面臨的最大問題。
目前個人集資建房沒有成功先例可循,國家在這方面也沒有明確的政策法規(guī)。按照現(xiàn)行的法律法規(guī),個人應該可以通過土地“招標、拍賣、掛牌”等方式拿到土地,但其必須符合相關的規(guī)定和程序!皞人合作建房”究竟會何去何從?大家盡可拭目以待。
現(xiàn)象五:收購
2005年以來,海外基金加快進入上海房地產市場的步伐。初步統(tǒng)計,海外基金在京滬兩地投資總金額超過150億元人民幣。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許多海外基金機構在上海的首選目標是優(yōu)質的商業(yè)和辦公樓,或者中心城區(qū)高檔住宅物業(yè)。2005年,海外基金掀起第一股投資和收購上海房地產的熱潮。近期包括所羅門兄弟公司、雷曼兄弟、金融集團公司、美國漢斯集團等30多個海外基金,都懷揣著大量資金準備投資國內房地產市場。
海外基金明年將進一步擴大進入中國房地市場的步伐,其中主要城市是上海和北京。有人預計,未來一年海外基金在上海機構物業(yè)量將超過10座。另外,大量海外基金包括對沖基金將擴大投資范圍,進一步關注中國的銀行、證券市場、科技行業(yè)以及房地產業(yè)。估計海外基金可以動用的資金將達數十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