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fā)媒體聯(lián)系。)
進入8月份以來,國際油價一路上竄,油價升高最直接的經濟影響就是加大通貨膨脹的可能性。近年來臺灣經濟增長持續(xù)疲軟,臺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也長期在0以下運行,從2001年以來經濟運行就一直受困于通貨緊縮的壓力,2004年臺灣經濟出現(xiàn)恢復性的5.4%的年增長后,CPI才回到0以上。但今年以來,CPI已呈快速上漲態(tài)勢,1~7月CPI較去年同期上漲1.92%,臺灣“經建會副主委”葉明峰表示,若油價持續(xù)創(chuàng)新高,物價上漲壓力還會加重,CPI要保持在2%下將相當辛苦。
未來如果油價持續(xù)上升,帶動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揚過快,通貨膨脹壓力加大,當局將不得不調高金融機構存貸利率,而這又會對處于景氣恢復期的臺灣經濟造成打擊。據臺灣”經濟研究院”估算,國際年均油價維持在每桶60美元,臺灣GDP年增長率就將下調0.25%。
今年以來,臺灣外貿受到臺幣升值和油價高企的雙重壓力而形勢不佳。新臺幣從2004年10月的34元兌1美元到目前的32元兌1美元,增大了企業(yè)的出口成本,削弱了臺灣產品的海外競爭力,而高油價更給能源極度依賴外部的臺灣外貿形勢雪上加霜。今年1~7月,臺灣進口增長11.2%,出口則僅有6.6%,原油上漲的首7個月臺灣進口金額就增加了25.7億美元。據臺灣“經濟研究院”估算,國際原油年均價超過每桶60美元,將減少臺灣0.2%的出口年增長率,出口金額減少達136億新臺幣,進口年增長率會有0.26%的增加,增加168億新臺幣進口額。事實上,今年1~7月臺灣累計貿易出超只有新臺幣134億元,創(chuàng)1982年以來的新低,臺“主計處”估計今年臺灣外貿對臺經濟增長為負貢獻率。
臺灣目前私車擁有率已達60%,因此高油價對臺灣普通民眾的生活影響不可低估。今年8月2日,臺塑石化和“中油”將島內每公升汽柴油價格調高新臺幣1.5元,強化了島內民眾對油價上漲的市場預期。高油價對民生影響不僅體現(xiàn)在交通費用上,更體現(xiàn)在包括屢創(chuàng)新高的服務業(yè)價格、食品價格等各方面。
當前臺灣的批發(fā)物價指數已出現(xiàn)明顯上升趨勢,生產制造階段對高油價的自行吸收能力已至極限。隨著油價成本向下游產品擴散,未來消費者物價指數將進一步上升,而與物價上升相伴隨的失業(yè)率也在上升,今年上半年,臺灣失業(yè)率為4.14%。加上1.92%的CPI,島內民眾痛苦指數已達6.06%,平了去年創(chuàng)造的陳水扁執(zhí)政以來島內痛苦指數的新高。
面對高油價對島內經濟運行秩序和民眾生活的沖擊,臺灣當局目前采取的策略主要有兩點:一是行政手段強制臺灣油價的漲幅。8月2日的調價是以進口油價每桶60美元為基礎的,但目前油價已達每桶67美元,臺灣煉油企業(yè)面臨的成本壓力十分巨大。以“中油”為例,據估計,若國際油價保持在每桶65美元,其島內油品銷售單月虧損額將突破新臺幣30億,持續(xù)至年底,“中油”今年上半年152億新臺幣的盈利將不復存在。正因為虧損如此巨大,臺塑石化頻頻發(fā)言暗示要漲價,但臺“經濟部長”何美玥嚴令“中油”不得漲價,以此壓住臺塑不漲價,這實際是在注入財政資源以維持油價穩(wěn)定,能否持久頗值得觀察。
二是降低能耗并開拓新的石油來源。臺當局為了降低能源消耗,終于對島內航空業(yè)者申請飛越祖國大陸空域開啟了綠燈。同時臺當局也進一步開拓能源通路,"中油"正積極開拓在乍得的石油勘探開采業(yè)務。同時臺當局也聲稱對東海油汽資源擁有權利,試圖插手東海能源開發(fā)。但這些措施能否從根本上解決臺灣過度依賴海外能源問題,需進一步觀察。
來源:香港經濟導報 (內容有刪節(jié)) 作者:鐘焰